联系人:朱先生
手机:19895731107
地址:无锡市宝汇城16-1612
翅片管式换热器结构组成
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核心部件,各部件协同作用以实现高效传热、稳定运行及长期耐用性:
一、核心传热元件
1. 翅片管(Finned Tube)
组成:由基管(Base Tube)和外覆翅片(Fins)构成。
功能:翅片大幅扩展传热面积,强化管外流体(通常为空气或气体)与管内流体(水、蒸汽、制冷剂等)的换热效率。
类型:
翅片形式:螺旋翅片(螺旋缠绕)、平直翅片(纵向焊接)、锯齿翅片(增强湍流)。
材料:铝翅片(轻量化、耐腐蚀)、铜翅片(高导热)、不锈钢翅片(耐高温/腐蚀)。
基管材料:铜、碳钢、不锈钢、钛合金(根据介质特性选择)。
2. 管束(Tube Bundle)
结构:多根翅片管按一定排列方式(顺排、叉排)组成管束,固定于管板或框架中。
优化设计:管间距、排间距需平衡传热效率与压降(如叉排布置增强湍流但阻力较高)。
二、支撑与密封结构
3. 管板(Tube Sheet)或管箱(Header)
作用:固定翅片管两端,分隔冷热流体通道,确保介质不混合。
材料:与基管匹配(如碳钢管板配碳钢管,不锈钢管板配不锈钢管)。
连接方式:胀接(机械固定)、焊接(高压/高温工况)、胶胀(轻载场景)。
4. 外壳(Casing)或框架(Frame)
功能:支撑管束,形成流体通道,引导空气/气体流动。
设计要点:
导流板(Baffles):优化气流分布,减少死角。
防短路挡板:防止气流绕过管束直接流出。
材质:镀锌钢板(防锈)、不锈钢(高腐蚀环境)。
三、辅助组件
5. 连接件与接口
法兰(Flanges):连接进出口管道,需密封垫片防止泄漏。
集管(Manifold):分配或收集管内流体,常见于多流程设计。
6. 排水与清洁结构
排水槽/疏水器:用于湿工况冷凝水排放(如蒸发冷却型)。
清洗口/检修门:便于人工或机械清洗翅片积灰(尤其粉尘环境)。
7. 支撑与减震结构
支架(Supports):固定换热器主体,避免振动或风载导致位移。
减震垫(Vibration Isolators):降低风机或泵引起的机械振动。
四、特殊设计结构
8. 传热强化结构
内螺纹管:管内流体湍流增强,提升管内换热系数。
翅片表面处理:亲水涂层(促进冷凝水排出)、防腐涂层(延长寿命)。
9. 模块化设计
多流程布置:通过折流板或隔板实现多流程流动(如U型管设计),适应高温差需求。
V型/A型排列:多组管束成角度布置,节省空间并优化气流(常见于空冷器)。
五、典型应用结构差异
| 应用场景 | 结构特点 |
| 空调制冷 | 铜管铝翅片,轻量化框架,紧凑型叉排布置。 |
| 工业余热回收 | 不锈钢基管,大间距翅片防堵,耐高温密封材料。 |
| 化工流程 | 钛合金/哈氏合金管,焊接式管板,防腐蚀涂层。 |
| 空冷岛(电站) | 碳钢管+铝翅片,A型框架抗风,自动清灰装置。 |
六、关键设计参数
翅片比(Fin Ratio):翅片表面积与基管表面积之比,影响传热效率与压降。
管排数:单排或多排设计,需权衡换热能力与风机功耗。
翅片密度(Fins per Inch, FPI):通常816 FPI,高密度需配合强力风机防堵塞。
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需综合考虑 传热效率、压降、耐腐蚀性、维护便利性及成本。实际选型中需根据介质特性(温度、腐蚀性)、环境条件(粉尘、湿度)及空间限制,选择匹配的翅片类型、材料组合与布置方式。例如,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常选用不锈钢高频焊翅片管,而空调系统则倾向轻量化铝翅片铜管。